中医学专业主要参考教材是郑洪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再结合教材和历年试题进行系统复习。
1.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2.整体观念: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3.辨证论治: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即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明确病变的本质,拟定治则治法。
4.症:即症状和体征,是机体发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表现,包括患者所诉的异常感觉与医生所诊查的各种体征。
5.证:是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病机本质的概括。
6.辨证:是以中医学理论对四诊(望、闻、问、切)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病变本质并确立为何种证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7.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表现为大致相同证,因而采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8.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患者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不同,因而治疗也有异。
9.四部医学经典(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四部医学经典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0.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11.形神一体观:是指精神与形体的结合统一。正常的生命活动,形与神相互依附,不可分离,既相互依附又相互制约。
12.精气神一体观:精、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则统驭精与气,形成有机整体。
欢迎关注【湖北专升本网】获取专升本最新资讯。
为保障账号安全,请设置登录密码